聚氨酯直埋發泡保溫管憑借優異的保溫性能與抗腐蝕能力,廣泛應用于供熱、輸油、燃氣輸送等管道工程,而“空鼓”(保溫層內部出現氣泡空腔)與“分層”(保溫層與鋼管/外護管脫離)是其常見質量問題,會直接降低保溫效果、縮短使用壽命。需從“原材料-生產-施工”全流程制定預防策略,從根源規避問題發生。
一、原材料把控:奠定穩定發泡基礎
原材料配比與質量是避免空鼓分層的前提,核心在于確保聚氨酯組合料、基材的適配性與穩定性。
樹脂與固化劑配比精準:聚氨酯黑白料(A料多元醇、B料異氰酸酯)需按廠家推薦比例混合(通常配比誤差≤±1%),配比失衡會導致發泡不充分(空鼓)或固化過快(分層)?;旌锨靶铏z測料溫(控制在20-25℃),溫度過低會降低反應活性,形成未發泡空腔;溫度過高則易導致局部過熱,引發保溫層與基材脫離。
基材預處理達標:鋼管外壁與外護管內壁需除銹、除油,用噴砂設備將鋼管表面處理至Sa2.5級(無可見銹蝕、油污),外護管內壁用酒精擦拭清潔。若基材表面存在雜質,會破壞聚氨酯與基材的粘結力,導致分層。同時,選用與聚氨酯粘結性好的外護管材質(如高密度聚乙烯),避免因材質不兼容引發脫離。

二、生產工藝優化:保障發泡均勻與粘結牢固
生產過程中的發泡控制與成型工藝直接影響保溫層質量,需重點優化混合、灌注、固化環節。
混合充分且無氣泡:采用高壓發泡機(壓力≥15MPa)實現黑白料強力混合,確保料液均勻分散,避免因混合不均形成局部未反應區域(空鼓)。發泡機料罐需加裝攪拌裝置(轉速30-50r/min),防止原料沉淀;料管需定期清理,避免殘留固化料堵塞管道,導致混合比例失衡。
灌注壓力與速度適配:灌注時需根據管道直徑調整壓力(通常0.3-0.5MPa)與速度,確保料液填滿鋼管與外護管間隙,同時避免壓力過大導致料液溢出或產生氣泡。對大口徑管道,采用分段灌注方式,每段灌注后靜置1-2分鐘,待初步發泡后再進行下一段,防止因料液流動不均形成空腔。
固化條件穩定:固化階段需控制環境溫度(20-30℃)與濕度(≤60%RH),溫度過低會延長固化時間,易導致保溫層收縮空鼓;溫度過高則會使固化過程過快,產生內應力引發分層。固化時間需滿足廠家要求(通常≥24小時),避免未全固化就進行后續加工或搬運。
三、施工安裝規范:避免外力破壞與環境影響
施工過程中的操作不當易誘發空鼓分層,需嚴格遵循安裝標準,減少外部因素干擾。
避免過度搬運與沖擊:成品
聚氨酯直埋發泡保溫管搬運時需用專用吊具(如軟吊帶),禁止直接拖拽或撞擊,防止保溫層因外力擠壓出現局部空鼓或與基材脫離。堆放時需墊高(離地≥10cm)、整齊碼放,堆高不超過3層,避免底層管道受壓變形。
現場發泡補口質量把控:管道連接部位需現場發泡補口,補口前需將接口處保溫層切割平整(坡度1:5),用專用膠帶密封縫隙,防止料液泄漏。補口發泡料需與管體聚氨酯材質一致,灌注后用模具固定,確保補口處與管體保溫層無縫銜接,避免因補口不當形成空鼓,成為熱量流失通道。
環境防護到位:施工需避開雨天、大風天氣,若無法避免,需搭建防雨棚,防止雨水進入發泡間隙(導致空鼓)或風速過大影響料液混合。冬季施工時,需對基材與原料進行預熱(基材溫度≥5℃),避免低溫影響發泡與粘結效果。
通過全流程的原材料把控、工藝優化與施工規范,可有效避免聚氨酯直埋發泡保溫管出現空鼓分層問題,確保其長期穩定發揮保溫性能,降低管道運行能耗與維護成本,為供熱、輸油等工程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保障。